,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近年來,隨着“博物館熱”的日益升溫,越來越多博物館通過創新策展、研發文創等方式,嘗試將文物的深度、歷史的厚度、文明的廣度,轉化為特色館藏的辨識度、觀展人群的參与度,以及與日常生活的連接度,受到廣泛關注。,
全天候開放,將藝術活動、藝術市集搬進博物館;藉助前沿技術,雲端“穿越”千年,数字化重生珍貴文物;挑選角色、換上服裝,在博物館里體驗沉浸式互動……今年國際博物館日,我們將目光投向不同地域、不同類型博物館的有益探索,看這方有限館舍如何創造無限可能,讓更多人感悟多彩文化、感受美好生活。,
――編 者,
上海博物館建館以來首次全天候開放――,
藝術魅力 沉浸感受, 本報記者 曹玲娟, 5月7日凌晨,夜色濃重,蒙蒙細雨中,觀眾們撐着傘等候排隊入場,走進首次24小時不熄燈的上海博物館(以下簡稱“上博”)。, 當天,正是上博大展“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展期的最後一天。上博舉辦“今夜無眠・上博十二時辰藝術嘉年華”活動,這是建館以來首次全天候開放,將展覽推向高潮。, 上博一樓大廳豎起一面計時牆,為展覽倒計時。從浙江杭州趕來的王女士成為展覽最後一天的第一名觀眾――她6日晚一下班就乘高鐵趕來上海,並且排在了隊伍最前面。, 拖着行李箱來看展,王女士不是個例。據統計,展覽接待的觀眾當中,50%以上來自外省份,還有近6000名來自境外的觀眾。,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是上博“對話世界”文物藝術系列大展的第二個展覽,也是英國國家美術館首次將館藏精品帶到中國。, 此次展覽創下諸多紀錄:展期98天,共開設50次夜場,創下了上博夜場開設數量之最;觀眾總人數超過42萬,創下了全國博物館單個收費展覽觀眾數量之最……上博館長褚曉波直言觀眾的熱情“出乎預料”,“中國觀眾的藝術欣賞水準已經遠超以往,觀眾對藝術品的理解能力和藝術修養非常高。”, 有觀眾說,選擇半夜看展,是希望能避開人潮高峰,“也想感受一下‘博物館奇妙夜’。”, 這是一場關於藝術的嘉年華。現場,特展中備受觀眾喜愛的“畫中人”也“出現”在館內,與觀眾互動。夜色漸濃,博物館的公共區域內,不時響起美妙的音樂,從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合唱,到《春》《飲酒歌》等古典音樂曲目,從二重唱組合,到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今夜無眠”的藝術嘉年華氛圍感被徹底拉滿。, 嘉年華的最後6小時,多種形態的不間斷直播讓35萬名不能來到現場的觀眾,在“雲端”同享這場“藝術狂歡”。, 褚曉波表示,舉辦各類活動的最終目的,還是讓觀眾到博物館體會多元融合的文化氛圍。他認為:“未來博物館需要考慮在全過程中跟觀眾產生互動,而不是簡單地打開展廳。”, “眾多文博精品大展的舉辦,不斷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呈現了一個个中國式現代化文化發展的實踐案例,不僅讓中國看到世界,更讓世界看到中國。”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方世忠表示。,
甘肅敦煌藏經洞實現数字化復原――,
千載時光 指尖流淌, 本報記者 趙帥傑, “太神奇了!每一處歷史建築、每一個服飾細節、每一件展陳文物都真實可感。動動手指,在家‘雲遊’,也能加深對敦煌莫高窟的了解。”體驗了“数字藏經洞”后,家住河南洛陽的大學生小馬發了一條朋友圈。, 今年4月,結合敦煌學研究成果與遊戲科技的“数字藏經洞”上線,不僅数字化復原了藏經洞實體與所藏文物,還能讓公眾一鍵“穿越”時空,直觀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截至5月15日,1700萬人次進入“雲遊敦煌”小程序,超過45萬用戶深度體驗“数字藏經洞”雲遊戲。, 打開“数字藏經洞”,循着指引路線走進洞窟,就連塑像所披袈裟的細微褶皺、底座的實木肌理也看得清楚。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說,“数字藏經洞”首次在虛擬世界毫米級高精度復現敦煌藏經洞,讓海內外的藏經洞出土文物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重現、重生。, “我們通過数字照掃、三維建模等技術,渲染了超過3萬張圖像,生成9億面的超擬真数字模型。”騰訊互娛技術團隊介紹,窟內壁畫、塑像、文物的色彩和材質也都高度還原,達到無限接近真實場景的效果。“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團隊對每一個場景和細節都進行了細緻考證,涵蓋文獻、藝術、考古等多個領域。”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趙曉星說。, 移動光標,進入16號洞窟,窟內原本昏暗的甬道、壁畫被逐一照亮。“我們運用全局動態光照技術,模擬敦煌上午10點的日照光線,還原室外陽光照耀莫高窟的視覺效果,同時創造性地在窟內設置了‘開燈’的觀賞模式,讓公眾獲得等同於實地遊覽的沉浸式體驗。”項目技術團隊負責人說。, 與此同時,公眾還可以化身“数字藏經洞”守護人,一鍵“穿越”至不同歷史時期,與8名歷史人物互動,經歷從洞窟開鑿、封藏萬卷、重現於世、文物流散到再次聚首的全過程,參与抄寫經書、繪製壁畫、拯救文物等重要歷史事件,深度感悟藏經洞的文化內涵和寶貴价值。, 以敦煌研究院的學術成果作為支撐,“数字藏經洞”還對21件重點文物進行了高清数字修復和3D建模,設置了一個虛擬数字展廳,每件文物都有自己專屬的展開特效和多媒體講解。, 未來,“数字藏經洞”將推出多語言版本,同時邀請海內外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物收藏機構參与其中,利用数字技術鏈接全球的藏經洞文物。“研究院也將不斷吸收数字技術成果進行文物價值的發掘研究,促進敦煌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講好敦煌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蘇伯民說。,
河南洛陽推動博物館提升交互感――,
體驗文化 “走進”歷史, 本報記者 畢京津, “如果穿越回唐朝,你最想做誰?”5月11日晚,在河南洛陽的隋唐洛陽城應天門遺址博物館,數十名遊客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挑選角色、換好服裝,期待在演出《唐宮樂宴》中沉浸式“走進”歷史。, 套上青底黃花對襟衫、系好大紅燙金齊胸襦裙,再盤一個倭墮髻……經過悉心裝扮,來自河北的大學生李曉華和張小婁化身唐代仕女:“這是我們來洛陽的第一個打卡地,能在遺址層上、博物館里體驗沉浸式演出,真是不虛此行。”, 隨後,她們跟隨“狄仁傑”“上官婉兒”等歷史人物,在“萬國來朝”的宮廷盛宴中,探尋“名畫丟失之謎”,也進一步了解到當時的歷史文化。在這場穿越之旅中,她們與眾多遊客從博物館的参觀者變為歷史的“參与者”,在可知、可感的文化體驗中,切實感受“科技+創意”與歷史文化有機融合的魅力。, 目前,洛陽共有102家博物館,其中有96家向社會免費開放。洛陽市文物局局長余傑介紹,近年來,洛陽各博物館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依託館藏文物資源優勢,藉助虛擬現實、場景塑造、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黑科技”,在“文物IP”上持續疊加創意,以公益和技術資源助力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探索推出一大批高品質文化產品,致力於不斷提升遊客的交互感、代入感。, 在各類創新元素的助力下,洛陽各博物館一改“嚴肅”的形象,以親民化路線快速“破圈”,走向大眾。洛陽博物館“河洛之光”数字館內,遊客可以近距離接觸文物、自己用編鐘創作樂曲,数字科技不僅讓歷史文物“活起來”,也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到十三朝古都洛陽獨特的文化魅力;隋唐洛陽城中軸線南段的牡丹博物館,“牡丹詩文互動體驗空間”讓遊客置身詩詞世界,點擊詩文,便可與唐宋詩詞名家進行千年“對話”。, “內涵豐富、特色鮮明、門類多樣的博物館體系,是洛陽的‘金名片’。”余傑表示,下一步,洛陽將進一步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加強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與傳播,充分激發文化創新活力,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貢獻博物館力量。,
Tags: 二號站平台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