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壩鎮善泥村試點建設了低成本、易維護、高效率的新型污水處理工程,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並進一步謀划從“污水”到“清水”再到“水資源”的升級,推廣污水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進一步降本增效。, 茶園依山綿延,微風中綠意點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壩鎮善泥村硒嶺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元康撥開枝丫,仔細嗅了嗅,“自從村裡建起生活污水處理站,空氣、土壤再也沒有異味了。”, 依託“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近年來,位於山區的利川市毛壩鎮积極爭取項目資金,通過公開招投標引進第三方環保公司負責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和運營,設置公益崗位服務於設施維護,取得了良好成效。, 為何建――, 有好水,才能產好茶, 回到辦公室,姚元康擺開茶具,清洗、沖泡,輕呷一口茶,“古人說,煮茶的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種茶也是這樣,山水種出來的茶,湯清亮、茶味濃。水質要是不好,味道可就差多啦。”, 姚元康時常回憶起小時候跟着大人去毛壩鎮上趕集的場景。一到夏天,孩子們都愛去離集鎮不遠的毛壩河游泳,“那水清得嘞,能看見魚,可以直接喝進肚子。”姚元康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鎮上人口少、居住分散,污染也少。, 毛壩鎮面積較大,周圍群山環繞,集鎮所在的位置是全鎮海拔最低的地方。隨着生活條件改善,一些富裕起來的村民開始搬出大山,到鎮上安家。2010年左右,集鎮人口增加到近7000人。人口集中了,生活污水也多了起來,毛壩河水質受到影響。, 河流污染,引起政府重視。2011年,毛壩鎮在集鎮中心處的沙壩社區建設了一處污水處理工程。污水直排入河的問題得到緩解,但毛壩河是由毛壩鎮13個村的20多條小溪匯聚而成――集鎮上的工程效果雖好,卻不能覆蓋較遠的村落,無法推廣。, “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恩施州生態環境局利川市分局主任科員雷揚富介紹,利川市平均海拔超過1100米,許多村子山大人稀;而建一座能處理5000人生活污水的工程,需要投資2000多萬元。, 要不要再建污水處理設施?幾年前,毛壩鎮曾召集幾位村支書一起商議。, 眼前,漫山遍野的“利川紅”茶園蔥蔥蘢蘢。為保障品質,毛壩鎮種植的“利川紅”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種茶30餘年,茶恭弘=叶 恭弘早已成了全鎮老百姓的“金枝玉恭弘=叶 恭弘”。, “建,要建的!”剛上任的善泥村村支書田偉說,“有好水,才能產好茶,村民們都支持。”, “可是……資金從哪兒來?”大家犯了愁。, 2019年,利川市生態環境部門积極向上爭取中央和省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資金。經過招投標,毛壩鎮人民政府與恩施州澳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在善泥村試點建設低成本、易維護、高效率的新型污水處理工程。, 怎麼建――, 要省錢,要穩定運行, 站在善泥村生活污水處理站排水口處,植被隨風搖曳。拿着透明杯子舀起一杯水,水體在陽光下清澈見底。“我們處理的尾水達到了國家一級A標排放標準。”澳強環保負責人梁文軍說。, 另一旁,管網收集的污水正緩緩流入進水口。格柵和隔油器啟動運行,攔下廢水中的漂浮物和油分,水體進入生化調節池。, “調節池內投加了特製微生物菌群,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吸附,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經過脫氮除磷,轉化為水、二氧化碳等穩定的無機物,再通過人工濕地過濾,達標後排放。”梁文軍介紹。, 施工正式開始前,田偉特意跑到澳強環保考察了一番。項目利用新技術,總投資僅110多萬元,村裡還不用掏錢;和傳統設備相比,靠新能源提供動力,不費電;面積150多平方米,節約地;工作起來挺安靜,沒噪聲。田偉得出結論:這是一項符合山區需求、“小而美”的污水處理設施。, 2019年12月,善泥村新型污水處理工程建成投運。經徵求村民意見,污水處理站建在善泥村一組附近。這裡是全村戶數最多的居民集中點,有村民600餘人,污水排放量較大。, “我們主要考慮當地的人口峰值和地形氣候特點,讓污水處理既省錢,又靈活方便。一般情況下,峰值達到1000人,按照日處理100噸設計;污水管網總長度約3000米。”梁文軍說。, 沒想到,設施投運沒多久就出了問題――運行動力不足。這套設備主要利用太陽能光伏板,將太陽能轉化為處理污水所需的電能;理論上,只要蓄電池充足電,能保證污水處理工作正常運行至少一周。, 這是怎麼回事?得知情況,利川市生態環境部門上門查看,建議將污水處理站接入市電。“市電,簡單說,就是居民家裡用的電。”梁文軍解釋,利川山區進入冬季后,雨霧天氣頻繁發生,太陽能和風能不足以時刻保障污水處理設備正常運行。, 有了經驗,企業後期建設的農村污水處理站都採用太陽能、風能與市電互補型動力。“為給村裡節省電費,我們反覆測試,對需要用電的水泵、風機等做了特殊設計,在不影響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設備整體功率、減少耗電量。統計發現,每站每月平均電費只需5元左右。”梁文軍說。, 如何管――, 勤維護,設公益崗位, “啟動毛壩鎮善泥村1號風機。”幾十公裡外,技術人員開啟手機移動端遠程操控系統。手指輕輕一觸,善泥村生活污水處理站立即接收信號,執行工作。, 依託自主研發的“智慧農污運維平台”,澳強環保藉助物聯網和雲技術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實時監測。“設備中裝有傳感器,一旦出現故障,後台會自動收到報警。技術人員接到報警后,有針對性地提供檢修服務。”梁文軍介紹,曝氣和泵水時長根據季節而不同,有了這項技術,技術人員遠程便可操作修改,節約了大量時間。, 儘管遠程監測省時省力,設備的日常維護仍離不開人。2021年,利川市生態環境部門決定每年向建設污水處理設備的村撥付6000元污水設施維護經費。善泥村村委會在此基礎上設置公益性崗位,將設備保養工作落到了實處。, 這天清早,脫貧戶歐陽濤來到污水處理站,按照技術人員傳授的方法清理格柵雜草。“我每周來一次,每次大約半小時就能完成。”歐陽濤說,“檢修工作不複雜,關鍵是要做有心人。村民蓋房子,有沒有把管網挖壞?山裡下了大雨,有沒有把管網沖毀?這些,我要時刻關注。”, 隨着生態環境一天天改善,小山村遊客越來越多。2021年8月,村民楊奎投資十幾萬元,創辦了全村第一家集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農家樂,“趕上避暑季,都忙不過來!”, 利川屬喀斯特地貌,雖降水豐富,但地表難以存水,季節性缺水問題突出。“現在,我們正謀划從‘污水’到‘清水’再到‘水資源’的升級,推廣污水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服務於工業生產、居民生活、農業灌溉等,進一步降本增效。”毛壩鎮政府村鎮建設辦公室負責人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利川市已累計到位各級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10138萬元,共鋪設農村污水管網59.9公里。,
Tags: 二號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