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站注册开户指定官网

案例精选,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做得更好...

二號站正規的嗎_義務教育: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07-26-22

  辦好義務教育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義務教育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工作重點,不斷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努力滿足着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  截至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有20.7萬所學校、1.58億名學生、1057萬名教師,義務教育在實現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僅用10年左右時間就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成為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縮小城鄉學校,  辦學條件差距,  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市巴鈴鎮牛場坪村,塘房小學是一所地處偏遠的村級完小,曾幾何時,這裏因幾乎一無所有被當地村民稱為“石旮旯里的小學”。如今,塘房小學早已發生巨變――學生從75人發展到555人,輟學率為0,教職工從3人發展到42人,校舍從392平方米增加到6000餘平方米,校園面積由2000平方米增加到近30000平方米。,  這“石旮旯里的奇迹”,正是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莊嚴承諾的生動體現。10年來,義務教育在均衡配置辦學資源、協同推進均衡發展的保障機制方面不斷完善。,  數據显示,2012―2021年,全國小學凈入學率從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脫貧家庭學生輟學實現動態清零,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同時,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權利,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2021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92.0萬人,比2012年增加54.1萬人,增長142.8%。,  補短板、兜底線,10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4000多億元,帶動地方投入超1萬億元,着力解決義務教育“鄉村弱、城鎮擠”問題,縮小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差距。2012―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學校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從3.7平方米增至5平方米,生均體育運動場佔地面積從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互聯網接入率由25%提升到近100%,大班額比例由17.8%降至0.71%,超大班額比例由6.6%降至0.0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危房、大通鋪等問題基本解決,特別是許多中西部農村地區學校辦學條件實現質的飛躍,“‘最好最安全的建築在學校’得到了群眾公認。”呂玉剛如是說。,  教師是立教之本。10年來,義務教育專任教師總數從909萬增至1057萬,增加了148萬人,本科以上學歷教師佔比由47.6%提高至77.7%。通過“特崗計劃”、公費師範生、退休支教等多種渠道為中西部農村補充了大量優質師資。建立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推動優秀骨幹教師向農村和薄弱學校流動。同時,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支持建設農村教師周轉宿舍43.3萬套。,  
從“基本均衡”,  轉向“優質均衡”,  10年間,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財政資金投入、公共資源配置等優先保障義務教育。2012―2021年,財政性義務教育經費從1.17萬億元增加到2.29萬億元,占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始終保持在50%以上。2015年,在整合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城市義務教育獎補政策的基礎上,國家建立起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2012―2021年,小學生均經費支出從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經費支出從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兩免一補’(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髮放生活補助)實現城鄉學生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本實現應助盡助,優先將建檔立卡、低保、特困供養、孤兒、殘疾等學生納入資助範圍。”呂玉剛說。,  從2011年起,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正式實施,以進一步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農村學生健康水平。據呂玉剛介紹,營養改善計劃每年惠及3700萬名農村學生,受益學生的體質健康合格率從2012年的70.3%提高至2021年的86.7%,2020年農村15歲男生、女生平均身高分別比2012年高出近10厘米和8厘米。,  隨着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的全面實現,我國義務教育工作的重心已由“基本均衡”轉到“優質均衡”上來。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田祖蔭指出,與基本均衡相比,優質均衡更加註重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核心是實現“四個更”。“一是全面發展的理念更鮮明。堅持有教無類,五育並舉,因材施教,為每一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二是標準化建設程度更高。着力補齊短板,進一步解決大校額、大班額問題,加快提檔升級,做到校校達標、項項達標。三是教師隊伍更強。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切實保障教師工資,健全教師管理制度,全面落實教師交流輪崗,均衡配置教師資源。四是人民群眾更滿意。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有效破解,優質義務教育資源覆蓋面明顯擴大,群眾滿意進一步提升。”田祖蔭說。,  
多策並舉,  抑制“擇校熱”,  長久以來,“擇校熱”問題深深困擾着家長與學生,“擇校熱”的升溫凸顯出家長的群體焦慮。想要綜合治理“擇校熱”的關鍵,是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努力實現教育均衡。,  2011年,與新中國同齡的北京小學在西城區教委的支持下,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個公辦學校組建的教育集團,開始了集團化辦學的有益探索。隨後的10年間,在北京西城、房山、大興、通州、丰台的分校廣泛傳播學校先進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與辦學經驗,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吸引了眾多片內學生的“迴流”,極大抑制了“擇校熱”的持續升溫。,  “以北京小學天寧寺分校為例,原來天寧寺周邊北京戶籍的孩子絕大多數都去擇校,一年級只能招2到3個班。2014年進入集團后,當年就實現了本地戶籍孩子的大量迴流入學,達到了6個班。7年後的今天,已經達到每年新招一年級14個班。”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十分感慨,“如今學校辦學規模已經從進入集團前的450人,發展到了2300多人。家長們都稱讚,他們的孩子實實在在享受了北京小學優質的教育。”,  在山東,教育強校擴優行動也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擇校熱”。據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馮繼康介紹,以優質學校為龍頭,山東建立校際間、城鄉間、區域間教育集團、聯盟1926個,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7062所,實現集團內學校黨建、管理、教研、課程、資源、師資、評價等一體改革、共建共享,讓老百姓家門口學校能夠越辦越好。,  一校、一省的积極實踐,是我國着力解決辦學質量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缺乏問題的縮影,學生成長環境正全面改善。10年來,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不斷深化,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實,跨區域考試掐尖、舉辦“占坑班”、收取“贊助費”等違規招生行為得到全面規範。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后慶看來,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義務教育體量規模巨大,各地經濟社會及教育發展水平差異明顯。如何在這一國情下持續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水平,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是一個巨大挑戰。,  “過去,為了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我國採取了三類地區分步走的戰略。如今,為了推進義務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發展,我國採取了先推進縣域內基本均衡發展,再推進更高水平的優質均衡發展的策略,而且各地根據自身實際在達標時間上有所區別,堅持長期和短期目標相結合,從而使各地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與質量水平實現螺旋上升。”尹后慶同時指出,站在義務教育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要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肯定會面臨更多、更深層次的困難,面向未來,“我們只有凝心聚力,迎難而上,才能不負時代使命。”,

  • Tags: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