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正式破土動工。新館預計2023年10月完工,2023年底正式開放,屆時觀眾可以在新館感知神秘璀璨的古蜀文明。,, 設計概念圖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供圖, 三星堆博物館現有兩個展館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隨着三星堆遺址考古成果不斷出現,現有展館已無法容納新文物展示。為建設世界一流遺址博物館,2020年10月,三星堆博物館投入1000萬元,面向全球徵集概念設計方案,共有57家國內外設計公司及團隊報名參与。記者在新館開工現場了解到,在激烈的設計方案競爭中,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聯合體的方案最終成功當選。, 在眾多頂級設計團隊中,為何現在這個方案會中選?新館方案體現了怎樣的設計理念和構思?未來這裏又會給觀眾帶來怎樣的觀展體驗?, 29日,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劉藝和三星堆博物館景區管委會規劃建設部部長朱亞蓉就此接受了媒體採訪。,
外觀:三個單元體曲線優美 寓意“堆列三星”, 29日上午,三星堆新館開工儀式現場,三星堆新館設計效果圖驚艷亮相。現場嘉賓和媒體對新館的一致印象,便是三星堆新館外觀呈現出流暢的曲線形,與三星堆現有園區進行了有機融合。這種造型有何寓意?, 劉藝介紹,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一共三個單元體。但從設計方案上看,三個單元體外立面以波浪形曲線連成一體。這種設計暗藏了新老博物館文化上的傳承。, “在進行三星堆新館方案設計之前,我們的設計師曾經多次前往三星堆博物館参觀,對三星堆文物以及舊館建築留下了深刻印象。”劉藝介紹,在新一代設計師眼裡,新館設計並非意味着對舊館文化全面顛覆,建築設計如何體現傳承並且從整體風格上保持一致,是他們非常想實現的目標。,, 設計概念圖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供圖, 設計師們發現,三星堆博物館青銅館的螺旋外牆早已成為三星堆博物館的標誌,“我們將這種曲線延續發展,並從三星堆青銅面具、青銅人頭像上無處不在的青銅眼的線條,作為三個堆體外形和內部空間的控制曲線。”新館屋頂採用斜坡覆土形態,建築消隱融入環境,與一號館形體左右呼應;建築形成三個沿中軸排列的覆土堆體,也寓意“堆列三星”。此外,三個堆體的平面控制線延長相交於一點,讓建築生成獨特的形體韻律。博物館主體建築外形追求與地貌、史跡及文物造型藝術相結合的神韻,也體現了博物館“館園結合”之特色。,, 設計概念圖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供圖, 在“顯”與“隱”、“新”與“舊”、“分”與“合”之間,設計者尋找到了巧妙的平衡點,以恰當的姿態回應園區複雜的建築現狀和歷史文脈。劉藝認為,這種設計理念應該就是方案能夠從全球競爭者中勝出的原因,“在整體協調的基礎上,既有標誌性又避免了特立獨行和嘩眾取寵。我們希望能把三星堆遺址園區打造成‘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四川文旅形象的新擔當,國家級遺址公園保護與利用的新典範,世界級文化遺產旅遊的新目的地。”,
展廳:均為靈活無柱、可分可合的開敞空間, 對觀眾而言,博物館新館最讓人關注之處在於將以何種方式呈現三星堆文物的震撼。劉藝介紹,新館館內的建築設計也暗藏匠心。, 三星堆新館共三個堆體,東側兩個堆體為展陳空間,西側一個堆體為後勤庫區。, 進入“時空螺旋”序廳,螺旋樓梯環繞放大6倍的青銅大立人雕塑,讓遊客切實感受古蜀文明“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的震撼。至於参觀路線也設計得相當靈活,遊客既可以通過“一筆動線”連續参觀全部展廳,也可以單獨“點菜”。據介紹,新館共6個常展廳和1個臨展廳,展覽面積1.8萬平方米。結構設計採用鋼桁架樓蓋,保證展廳均為靈活無柱、可分可合的開敞空間。一樓設計了“古城古國”“古蜀文明交流”“考古發掘歷程”等主題展廳。在参觀完一層后,觀眾還可以通過螺旋樓梯進入二層 “圓形劇場”觀賞情景短劇,再参觀“藝術、神話與祭祀”展廳、“文物重器專題”展廳、“新考古成果”展廳。,, 設計概念圖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供圖, 三星堆新館還包含地下一層。觀眾通過螺旋樓梯進入負一樓以後,這裏設計了遊玩兒童樂園和學術報告廳。未來,孩子們可以在這裏通過遊戲的方式愛上考古和文物,觀眾也可以在這裏聆聽到考古大咖們的學術報告。, 在新館,觀眾可以看到哪些精彩展陳?朱亞蓉介紹,新館基本陳列將強化且緊扣“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這一考古學文化定性而展開,夯實既有研究成果,豐富最新考古信息,除展示三星堆博物館一、二號祭祀坑文物外,還將系統陳列展示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重大考古發掘中出土的文物。, 目前,博物館已經啟動新館基本陳列的策劃工作,展示三星堆文物技術與藝術之美,講述文物背後所蘊含的古蜀歷史文化,闡釋古蜀文明在中華及世界文明形成發展進程中的價值地位。不僅如此,建成后的新館還將具備智慧博物館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讓新館突破藏品展陳的時空限制,豐富藏品的展陳方式,擴展展陳內容,提升與遊客的互動,打造一個將文物、遺迹和智慧城市融於一體的三星堆博物館智能生態系統鏈,讓遊客能夠更加深入地體驗古蜀國所創造的燦爛文明。,, 設計概念圖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供圖,
公共空間:“古蜀之眼”是點晴之筆, 在三星堆新館設計方案中,“古蜀之眼”的概念無所不在。劉藝表示,“在我們看來,三星堆最有特點的文物除了青銅面具,就是眼睛。它們是古蜀人眼睛崇拜的體現,也是古蜀人希望通過眼睛探索未知的體現。它們穿越時空,彷彿和觀眾默默對話。同樣,博物館也是‘看’的建築藝術,所以我們希望把二者聯繫在一起。”, 在博物館新館中,敦實厚重的立面透出“古蜀之眼”,向遺址區方向眺望。這雙巨大的眼睛巧妙地容納了“時空螺旋序廳”和“圜流古今劇場”兩個節點空間,為公共空間引入了自然光線,更象徵著三星堆文化對外展示的窗口,是古蜀文明穿越古今凝望世界的隱喻。, 在“時空螺旋序廳”,環形的青銅樓梯環繞青銅大立人螺旋向下,與二號館環繞青銅神樹螺旋向上的中庭遙相呼應,向下探秘古蜀之源,向上展開未來之旅,“應天接地”,形成新舊建築之間的對話與傳承。 在“圜流古今劇場”,遊客可以觀賞一場來自古蜀先民的情景短劇。, 三星堆新館外立面採用玻璃幕牆和青銅遮陽板,堆體部分採用干掛米黃石板,虛實對比,形成三星堆標誌性的“古蜀之眼”。“我們希望到三星堆的觀眾既能通過古蜀之眼內望歷史,也可透過‘眼睛’,駐足欣賞老館與遺址的景色。”, 劉藝表示,三星堆新館建設中,還重新利用景觀設計融合建築,消解軸線,讓園區重新融合成為完整的生態公園。“堆列三星,古蜀之眼”,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將重塑園區空間格局與遊覽體驗,在時光長河中留下刻度與烙印,塑造三星堆文化的新地標。, 記者了解到,博物館新館的建設過程也將採用最新的智慧工地技術,將更多人工智能、傳感技術、虛擬現實等高科技技術植入到建築、机械、人員穿戴設施、場地進出關口等各類物體中,最終實現工程管理人與工程施工現場的整合,以科技賦能博物館。(吳曉鈴 張明海 曹�@源 德陽觀察 王攀),
Tags: 二號站平台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