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階段也沒有好好學習,就學考研的幾門專業課,感覺只有到了研究生,真正的人生才算開始。”西南某高校藥學專業一位大三學生說。, 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457萬,比2021年增加80萬,增幅超21%;相比2017年,報考人數增加256萬,增長1.27倍。沸騰中不斷刷新的研究生報名總數及增量,其背後交織着素質升級的動力、“被迫營業”的壓力與逃避社會的無力。,
就業反成異類?,
考研“多進宮”不惜代價, “我教了10年的職業生涯規劃課,這門課一般開在大一。每年第一節課,我都會問學生未來4年的目標是什麼?大概5年前,班裡約50%的人表示要考研。而現在,考研意願在大一新生中比例高達80%。即使到了大四,也有超70%的學生在備考。”河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院長邊宇璇說。, 同時,因疫情、國際形勢等原因留學受阻,一些學生出國進修改為國內考研。北京印刷學院學生曾儀錶示,自己之前原本計劃出國留學,也一直在學雅思,但因新冠肺炎疫情,轉戰考國內高校研究生。, 除了在校大學生,半月談記者採訪時還發現,考研失利后選擇“二戰”“三戰”的考生不少,這部分青年人或聚集在考研寄宿基地,或幾人在學校附近租房備考。, 李順平剛剛完成“二戰”考試,他告訴半月談記者,自己所在的考研寄宿基地里,大約有1500名備考生,大部分備考生都是“一戰”失敗的“二戰”人,甚至有“四戰”的備考生:“我認識一個同專業的人,已經30歲,今年‘四戰’,非清華不上。”, 青島理工大學“三戰”考生洪健介紹自己本科專業為交通工程,畢業后的工作大多是去工地。他考研是為了換專業、轉行,現在準備報考計算機專業。“今年降低了高校標準,只要能找個學校讀研就可以了。”,
研究生“本科化”?,
裝備升級還是避世借口, 半月談記者在了解考研理由時,發現有部分學生熱愛所學專業,一心向學。但大部分學生談及考研目的,依舊以增加自身應聘砝碼,緩解瀰漫社會的就業焦慮為主要目的;另有學生則屬跟風,因“不想當異類”而報名、備考;更有少數學生以“還想再玩幾年”“害怕成為社畜”的心態加入考研大軍。, ――愛所學鑽研知識,“換賽道”開闊眼界。, 半月談記者採訪中發現,許多工科大學生熱愛所學專業,願意投身現代技術研究,渴望了解知識前沿。同時,也有部分學生希望通過考研提升自己畢業院校的知名度、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河北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孟祥燕表示,有些同學高考報志願時,專業選擇欠考慮,通過考研,他們有機會重新選擇。, ――只為就業加砝碼,研究生不是盡頭。, 受訪中,不少學生傾訴深陷就業焦慮,認為僅憑本科學歷無法找到心儀工作;同時還存在有“不願意從事低檔工作”“不接受收入與自身素質不符的工作”等心態。, 河北醫科大學王曉表示,醫學專業讀研幾乎成必然,自己想去大醫院工作,不願意去基層醫院,就必須考研、讀博;蘇州科技大學美術師範專業劉云云表示,自己未來想做老師,本科學歷沒有競爭力,只有讀研才能找到好工作。, 然而,隨着研究生數量增加,競爭壓力亦水漲船高。對此,部分學生表示迷茫,有些認為應繼續讀博士。, ――無目標盲從跟風,隨大流自認心安。, 河北科技大學汪明彥告訴半月談記者,其實他剛開始沒打算考研,覺得太辛苦了。但身邊考研的人越來越多,自己也慢慢萌生了考研的想法,還在猶豫不決。, “直到2021年初我都計劃本科畢業后就業。後來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其他人關於校園生活、研究生生活的美好記錄,又萌生了繼續在校園裡深造的意願。”2022屆傳播學專業學生曹芳華說。, ――懶就業厭擔責,躲進考研安全屋。, 部分受訪學生坦言,自己考研僅是不想就業,不想進入社會,不想承擔社會及家庭責任。北京高級人力資源經理王慧妍表示,一些大學生在面臨就業壓力時呈現“僵化”“麻木”,更有甚者乾脆選擇“躺平”。, 蘇州科技大學美術師範專業小郭告訴半月談記者,自己想晚一點再進入社會,還沒有準備好成為“社畜”,考研可以暫時逃避一下找工作的壓力和焦慮。“讀研也是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思考,未來到底要做什麼。學校環境比較安靜,可以多一點時間去規劃,不急着去工作。”,
“重在參与”成待業,,
“反覆參戰”怨念深, “部分學生沒想清楚本科畢業后的去向,既不認真備考,又不認真找工作,白白耽誤大四一年時間。最後研究生沒考上,又錯過了春招、秋招兩個黃金就業時間,成為待業人群。”河北師範大學一位教師說。,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教務處副處長何楊琦表示,以考研躲避就業壓力可能會將壓力傳導至研究生階段。另外,部分學生為考研打亂了本科階段的學習狀態。一些學生在大四時忙着考研,畢業實習很敷衍,畢業論文和設計更不上心,會對他們圓滿結束本科階段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部分高校就業中心負責人表示,過度吹捧考研會加劇社會對高等教育非理性渴求帶來的焦慮,加劇就業市場的扭曲。, 江蘇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周正嵩表示,目前考研熱也存在結構失衡問題。從報錄比看,國家急需專業或關鍵領域報錄比相對較低,應當從本科生招生計劃上加大宏觀調控指導,對不適應社會需求的某些熱門專業限制招生計劃,減少這部分本科生的培養規模。, 來源:《半月談》2022年第2期, 半月談記者:任麗穎,
Tags: 二號站平台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