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站注册开户指定官网

案例精选,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做得更好...

二號站登陸網站_鄉村醫生:當好村民的健康守護人

01-23-22

  
本報記者走進北京郊區,體驗鄉村醫生工作,  
當好村民的健康守護人(體驗・新時代・追夢人・“急難愁盼這樣解決”),  鄉村醫生是廣大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承擔著農村地區大部分醫療照護責任和公共衛生服務責任。他們長期紮根在農村,風裡來雨里去,為鄉親們防病治病。“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基層醫療條件怎麼樣?鄉村醫生的工作狀況如何?解決農村百姓看病難,鄉村醫生還面臨哪些問題?記者日前走進北京郊區,進行了體驗採訪。,  “村衛生室變樣了”,  從北京城區前往懷柔區楊宋鎮太平庄村,走高速,大約需要一個小時。一路向北,路邊的密林多起來,車流漸漸稀少,冬日里顯得有些蕭索。,  太平庄村衛生室很好找,一間平房,在村子的中部位置。上午9點,這裏已有不少村民在問診。低馬尾、白大褂、套着件羽絨背心,幹了40多年村醫的馬愛民正忙個不停。,  “上午八九點鐘,一般是村衛生室一天中人最多的時候。”馬愛民愛笑,言語中透着北方人的爽利。眼前,兩三位老人拿了葯后,正排着隊等待量血壓、測血糖;旁邊的理療室里,一名村民正在進行理療。,  幾位來看病的老人說起衛生室,不住誇讚:“馬大夫在這很多年了,頭疼腦熱的都找她。”“現在看病,在市區的醫院開了葯,後續的護理治療來衛生室就行,特別方便。”,  正說著,77歲的席奶奶蹣跚着走進屋,“馬大夫,我這腳上貼膏藥過敏,來找您換藥。”,  “好嘞,咱到診室看看。”馬愛民給排隊的老人量完血壓,帶着席奶奶走進了診室,細心地幫奶奶脫下襪子。,  “還麻煩您幫我脫襪子。”席奶奶有些不好意思,“我這腿,之前置換過關節,天一冷,穿厚了就彎不下腰。”“這有啥,早些年去村民家裡,還幫他們烙過餅呢。”馬大夫笑着說。,  “不礙事,傷口已經好多了。”消毒、換藥、包紮紗布,馬愛民不慌不忙,每個步驟都很仔細。,  忙過一陣,人漸漸少了,馬愛民才得空坐下。“村裡常住人口大約有1500人,其中老年人有300多人。”馬愛民說,自己就是土生土長的太平庄村人。1977年高中畢業后就一直在村裡當村醫,這麼一晃,就40多年了。,  現在,村衛生室常駐的是馬愛民和盛金蘭兩位大夫。兩人一起為村民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除了給村民看病,還要提供體檢、協助開展家庭醫生簽約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村衛生室變樣了,過去只有一間小小的屋子,現在的衛生室面積擴大了一倍。”馬愛民見證了村衛生室的變遷。2021年4月,政府部門出資改擴建后的新衛生室投入使用,不僅面積擴大,還新增了紅外線治療儀,為村民提供拔罐、艾灸等中醫保健服務。“旁邊還建起了老年驛站,以後老人來活動活動也方便。”,  “爭取做到小病不出村”,  儘管離北京城區不算遠,但過去交通不便,土路坑坑窪窪,也沒有公交車,村民們出去看病不方便,有啥病都第一時間找村醫。這間小小的衛生室,護佑着整個村莊的生命線。,  馬愛民回憶,村醫生涯中也經歷過一些“驚心動魄”的時刻:10多年前的一天夜裡,下着大雪,在村內務工的一位农民工來家裡敲門。聽診后,她懷疑這位农民工可能患有心肌梗死,立刻幫他找來了出租車,和愛人一起將患者抬上車送到懷柔醫院的急診科。急診醫生診療后,都捏了一把汗,說如果再晚來一會兒就不行了。,  現在,這樣的急事少了。“村裡鋪了路,三四公裡外的鎮衛生院就能出120急救車,急病、大病還是要去鎮里和市區。”馬愛民說,村衛生室更多承擔起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診療也更加規範。“爭取做到小病不出村。”,  吃過午飯,下午2點,馬愛民按照約定去村民家裡,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測量血壓。走在村裡,記者不由得佩服起馬愛民的記憶力。這戶人家有什麼基礎性疾病,那戶人家的老人去哪兒看的病、什麼時候該上門量血壓,她全都瞭然於心。,  “不少老人有高血壓和糖尿病,需要定期檢查,如果發現新增的高血壓患者也要及時記錄。”馬愛民告訴記者,村衛生室協助鎮衛生院為村裡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一些老人行動不便,她就得時不時地往村民家裡跑。,  每年一次的體檢也是件重要事兒。“以前村裡老人都很少體檢。”馬愛民說,最開始通過村裡的大喇叭一遍遍通知,還要挨家挨戶去宣傳。現在讓她欣慰的是,村裡老人對體檢的积極性高了,更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  “既然在這個崗位上,就得心裏裝着村民”,  太平庄村的衛生室,雖是翻新重建,但還是能看出不少歷史的痕迹。,  藥房的藥品柜上,擺着老式算盤;一旁的柜子里,還放着馬愛民40多年前買的出診包,包邊已經泛黃;一部分村民的就診記錄仍是紙質版。,  儘管如此,馬愛民也學會了使用家庭醫生簽約系統、日常的學習培訓系統等。“當醫生嘛,學習是無止境的。”她說,在鄉村當醫生,相當於是全科醫生,專業知識、系統操作、防控知識都要學。,  每年,馬愛民都要參加衛生系統組織的大大小小的培訓。2004年,她考取了北京市第一屆鄉村醫生中專班,並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社區醫學的畢業證書。她通過對醫療技術的不斷研究和學習,給村民減少了不少醫療費用。,  馬愛民說:“既然在這個崗位上,就得心裏裝着村民。”遇到老人記性不好,要吃什麼葯、怎麼吃、注意事項,就得有耐心、一遍遍地囑咐。馬愛民電話不離身的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雖然從家走到村衛生室只有四五分鐘的路程,她仍然每天騎着自行車來上班:“萬一村民有事給你打電話,要上村民家裡去,騎個車快!”,  “在這個崗位上干習慣了,如果需要,就會繼續干下去。”馬愛民說,現在就是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鄉村醫生的隊伍。“我們總有干不動的時候,年輕人接受新事物快,業務能力也強,有了他們的補充,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肯定會更好。”,  ■記者手記,  為了體驗鄉村醫生的工作,記者還去了離市區更遠的門頭溝區清水鎮艾峪村。出了北京城,後半程幾乎都是山路。到了清水鎮,再換車去村裡,還要走20多分鐘的盤山路。58歲的鄉村醫生韓進勇,每日都奔波在這盤山路上。由於地處偏遠,艾峪村原來並沒有鄉村醫生,2018年才建成衛生室,韓進勇以派駐的形式來到村裡,解決了村民們日常的看病需求。,  無論是太平庄村的馬愛民醫生,還是艾峪村的韓進勇醫生,從他們身上,記者看到了全國無數鄉村醫生的身影。採訪中,記者真切感受到,常年駐在村裡,鄉村醫生與村民的距離更近、接觸更多,往往隨叫隨到,設身處地為村民考慮。正是無數這樣的鄉村醫生,紮根基層,守護着廣大農村居民的健康,也築起了健康中國的基石。,  近年來,我國不斷提高鄉村醫生的待遇水平,新建、改造一批標準化村衛生室、定向培養鄉村醫生,村衛生室作為農村醫療衛生服務三級網絡的“網底”,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在採訪中,老村醫往往擔心,自己要是退休了,新的年輕醫生能來嗎?來了能留得下嗎?尤其在偏遠山區,生活便利、子女教育等都是年輕人要考慮的因素。,  據統計,我國70多萬名鄉村醫生,平均每人要為600多名村民提供健康服務。當前,鄉村醫生隊伍仍然存在優質人才缺乏、人才結構老化的問題。要留得住人才,需要切實關注鄉村醫生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完善養老保險、職業規劃和晉陞機制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加大人才激勵力度。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激發鄉村醫生的积極性,更好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  本報記者 楊彥帆,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