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翻一次QQ空間 誰的青春不矯情, 就像一把洛陽鏟,直插青春的深處,再提上來,滿目皆是矯情的土。, ――――――――――, 當QQ的功能已經退化為傳輸大文件的時候,曾經日日登錄的QQ空間就像一把洛陽鏟,直插青春的深處,再提上來,滿目皆是矯情的土。無論相冊、日誌,還是“說說”,都難以置信,青春期的我,怎麼是這個樣子!, 矯情的方式有很多種,少女,你躲得過這一種,躲不過那一種。, 比如,喜歡用一些唯美的書面語。荷花,要說菡萏,彷彿用荷花就不能出淤泥而不染;遇到,要用邂逅,不管碰見的是鄰班男生還是鄰居大爺。初中時候,我還和班上要好的女同學組了個CP,各起筆名,連起來是一個四字詞,名字過於繾綣,就不在此贅述了。, 比如,喜歡從一件小事發現人生至理。看見一隻螞蟻搬米粒,那必然是悟到了不屈不撓;約好的同學遲到了,我不生氣,那必須吟一句“有約不來夜過半,閑敲棋子落燈花”。這方面,語文作文是重災區。中學生閱歷有限,人生不長卻偏偏要評點歲月,就只能從前人的現成說法中找。可我們忘了,因果關係沒那麼簡單。, 再比如,喜歡傷春悲秋。為此,我翻閱了十幾年前的日記,那時候不必工作不用嫁人,卻篇篇都在愁。這不就是辛棄疾說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甚至在考上大學這樣一個大喜的日子,我寫的都是“前程哪裡,心事誰同,且共從容”。, 如果有時光機,我特別想穿越回去對那個姑娘說一聲,少寫博客多看書。從高三到研究生畢業,我寫了7年博客。那個網站如今已經關停,我的矯情文字被一抹而凈,都沒有選項要不要緬懷。簡直就像我的青春一去不復返。, 經歷了喪博之痛,QQ空間里的文字,我沒捨得刪除,但設置了僅自己可見。我怕萬一哪天傳輸大文件的時候,被新朋友無意中點入,我辛苦維持的人設就此一夕崩塌――震驚!原來一本正經的白老師曾起過這樣的筆名。, 豆瓣上有個“矯情文字品鑒小組”,組員13萬餘,充分呈現出矯情的生物多樣性,還有“繾綣詩歌生成器”“咯噔文學教學班”等教程。瀏覽一番后發現,大部分人長大了,矯情就成了青春收藏;有些人長大了,矯情卻成了巨嬰痼疾。前者細品能咂摸出回甘,後者稍嘗就是糖精的苦。, 在詞典中查閱,“矯情”有這樣一些詞義:故意違反常情,表示高超或者與眾不同;掩飾真情。, 其實呢,誰的青春沒有矯情過,只要限定在那個時間段里,一切都只會在你長大后成為青春的註腳。在作文里不好好說話,是為了显示自己詞彙量大、與眾不同,一個少年有這樣的想法太正常了。, 青春片拍了又拍,橋段再怎麼俗套還是能戳中你,因為青春總是有它的相似之處,比如,喜歡一個人卻偏偏要和他過不去――矯情在這裏,一定是“掩飾真情”的意思。所不同的,也許以前是給暗戀的男生寫一封信、發一條短信,要想很久很久,現在變成了發一條微信,要“正在輸入”很久很久。就像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中的林真心,誰都有過真心。, 而且,如果有空“考古”自己青春的文字痕迹,會發現其實矯情的是表達,个中情感卻是少年們還不會作假的真誠。當如今“親愛的”已經成了陌生人之間的慣用稱謂時,那時面對喜歡的男孩子,卻只敢在日記里寫個“他”。少年愁,是真的愁,儘管這種愁在多年後看來簡直是無病呻吟,可當時的我們,真的會為一點小事愁腸百結。, 更重要的是,那時候的矯情是指向未來可能性的。記得那年高考作文題――“生有所息”還是“生無所息”。工作后的人,恐怕沒有時間來思考這樣的哲學命題,即便有時間,也更可能會現實地考慮:能不能“息”,明顯取決於老闆,打工人沒有選擇權。, 但對於一個18歲的少年來說,除卻應試技巧,他是在認真思考與選擇,而這個選擇,說不定會對他今後的人生有一點小小的影響。少年時遇到一點小事就有感悟,的確是小題大做的矯情,但量變是可能引起質變的。所謂人生觀,就是在一點一點的人生小事中積攢起來的。, 想明白了這些,我不再畏懼打開自己的矯情青春記錄。回憶是安全的:如果覺得好,那它屬於我;如果覺得不好,那它已經過去了。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即便是個矯情的小鳥,也是“翩躚”啊!, 白簡簡 來源:中國青年報,
Tags: 二號站平台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