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由於地理特殊,誕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棒棒軍”。他們靠着一根“棒棒”和雙腿,爬坡上坎,負重前行,靠搬運貨物打拚生活。, 被稱為“朝天門一哥”的冉光輝,就是“棒棒軍”中的一員,這個因“父子照”成名,“十年扛出一套房”,被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爭先報道過的重慶“非著名”“棒棒”,在互聯網席捲生活的時代也“轉型”了,他剛剛加入了“餓了么”外賣的行列。為此,他還拜了95后外賣小哥為師,虛心學習如何“轉型”成為一名合格的外賣員。,
知名“棒棒” 謝絕直播帶貨,篤行力氣掙錢, “過了‘雙11’,就是淡季了,得多找點門路……”在朝天門當了十多年“棒棒”的冉光輝對於這一行的季節規律了如指掌。此前剛經歷了冬裝上新,那兩周算是今年最忙,也是業務最好的日子,最多一天可以掙上六七百元。, 然而接下來,“棒棒”們的業務將和現在的天氣一樣,漸入寒冬。“直到春節前,服裝生意都會比較淡,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需要我們‘棒棒’的地方會減少很多。”, 對於如何度過淡季,冉師傅跟其他“棒棒”一樣有過焦慮。兒子正念初三,各種開銷多了起來。為供兒子讀書、還房貸,給家裡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除了用“棒棒”搬貨,冉師傅幾乎什麼體力活兒都接――除渣、搬家、送傢具……“只要有人喊到我,不管錢多錢少,我都願意去做!力氣嘛,用光了還會再回來……”, 冉師傅能吃苦在朝天門片區是出了名的,為此也贏得了“朝天門一哥”的讚譽。因“十年父子照”走紅全國,曾被國內數百家媒體“圍追”採訪,包括《人民日報》、央視等。出名之後,有人曾請冉師傅為服裝產品做宣傳,有人找上門來希望他開直播帶貨。“我曉得自己不是那塊料,憑力氣吃飯才是正道。”冉師傅幾乎沒怎麼猶豫,推掉了那些開出誘人報酬的業務。, 在他看來,雖然目前處於“寒冬”,但腳踏實地扛“棒棒”,憑雙手掙來的錢才最踏實。,
轉型跑外賣,
拜師外賣小哥,成為外賣“步兵”, 不過,冉光輝最近動了一點別的心思。, 他發現身邊的外賣小哥越來越多,收入似乎也不錯。一次閑聊中,朝天門的商戶告訴他,現在除了“騎手”,還有一種跑外賣的崗位叫做“步兵”:“可以用手機隨時接近距離的單,不用騎摩托車,爬坡上坎,步行送貨,和你們棒棒很像!”, 重慶由於特殊的地形,除了常見的用電瓶車代步的外賣“騎兵”,還有一群靠雙腿跑步送餐的“步兵”。冉師傅知道這事後心想,我有的是力氣,做“棒棒”業務少的時候,為什麼不能跟其他人一樣也來送外賣?於是,他請家裡人幫他下載了APP,申請成為外賣“步兵”。, 冉光輝的申請很快得到通過,平台還派了95后小伙何華雲給冉光輝當“師父”,帶他入門。, “剛跟着冉師傅跑了一單業務,看他把300斤的貨物一口氣扛上四樓,佩服得很!”小何此前對“棒棒”這行了解得不多。他雖然年齡只有冉師傅的一半,但在外賣行業已是“老師傅”。, 小何給“徒弟”叮囑很簡單:第一是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規則;第二要量力接單,如果發現來不及,就不要接。“干我們這行沒有捷徑,就是講求快、準確、安全地把餐送到客人手裡。”, 冉光輝像個小學生一樣頻頻點頭。,
順利完成首單,
堅信吃苦耐勞,皆可贏得尊重, 冉光輝接的第一個單子是將兩箱礦泉水和幾包日用百貨從朝天門送到白象居。1.1公里的距離,對他來說不是問題。從超市取了單,二十斤左右的商品,冉光輝將它們套在“棒棒”上,挑起來就走。, 見冉光輝對手機接單用得還不太熟練,小何索性關閉自己的接單系統,一路跟着冉師傅,幫他操作。51歲的冉光輝走在前面,步伐迅速又穩健,何華雲還有些跟不上。, 冉師傅對朝天門地區的地形是再熟悉不過了。不用看導航,十多分鐘后,就將商品交到了白象居居民手裡。他點擊“確認”,第一筆外賣順利送達。, “二十斤的貨,太輕鬆了。”冉光輝說,感覺送外賣還是要比扛“棒棒”輕鬆些,之後自己可以趁着原有業務不多時,多在外賣平台上接一些單子。他說,跑外賣也好,用“棒棒”擔貨也好,“只要能吃苦,哪裡都能找得到錢!都能贏得大家的尊重!”現在對他而言,只是多了一個能夠用得上“棒棒”的平台。,
努力打拚生活,
“棒棒”轉型,既簡單又困難, 就算沒有那張讓他出名的照片,冉師傅依然會是朝天門市場最受歡迎的“棒棒”。一年365天,除了春節商場放假的半個月,他有350天都會來扛貨、發貨。風雨無阻,一個電話,隨時隨地隨叫隨到。在互聯網時代,對冉光輝來說,轉型既簡單又困難。簡單的是,原有的勞動習慣不變。困難的是,要學習和熟悉網上攬活的過程。, 據“餓了么”數據显示,重慶“步兵”數量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一。“有的站點‘步兵’就有十幾個人。”重慶“餓了么”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重慶多個商圈停車、騎車都不太方便,但平時又有很多短距離的訂餐需求,於是就有針對性地安排了“步兵”――他們平時靠步行取餐送餐,大多數是配送範圍在1公里左右的訂單。“希望在冉師傅的帶領下,會有更多的‘棒棒’加入到互聯網外賣送單的行業。用這種靈活就業的方式,可以讓‘棒棒’在淡季(每年11月到次年1月)繼續努力為生活打拚。”,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宋劍,
Tags: 娛樂二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