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站注册开户指定官网

案例精选,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做得更好...

二號站平台app下載_非遺傳承人鄭芬蘭:一把梭子串聯起城鄉路山海情

09-13-21

 ,  中新網杭州9月9日電(郭其鈺)在過去的近20年裡,鄭芬蘭總是“在路上”。浙江常山對塢村、雲南水溝頭寨、西藏那曲興民村……她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的偏遠鄉村,不斷髮掘着那些不為人熟知的傳統技藝和默默耕耘的手藝人。,  鄭芬蘭是杭州市拱墅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小巷三尋品牌創始人,也是土布紡織技藝非遺傳承人。在一個個古村落,她與當地合作挖掘、傳承和開發非遺技藝,留住了文化底蘊,盤活了鄉村經濟,一趟趟“尋梭之旅”也拉近了城鄉山海間的距離。,  
一塊土布讓鄉村煥發生機,  鄭芬蘭出生在浙江磐安的一個小山村,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她8歲就開始和媽媽、奶奶學習土布紡織技術,也從此與這項傳統技藝結緣。這樣的生活經歷也讓她看到了鄉村手工藝人的生存困境,感受到了城鄉發展溝壑。,  2002年,鄭芬蘭在杭州創辦了以手工土布為材質的服裝品牌小巷三尋,代代相傳的技藝也讓她成為了土布紡織技術的傳承人。,  兒時學習紡織做活和現在作為非遺傳承人發展土布紡織技術的心境卻截然不同,鄭芬蘭笑說:“小時候是生活所需不得不做的工作,現在是要把這項非遺技藝做好做大沉甸甸的擔子。”,  如何將土布紡織技術留下來並推出去?鄭芬蘭提出“手工的村落”概念。“‘手工的村落’目的是保護古村落的傳統手工技藝,以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鄭芬蘭解釋。,  她首先回到自己的家鄉,在磐安櫸溪村成立“非遺‘小巷三尋’生產性保護基地”。“櫸溪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村裡很多婦女身懷土布製作技藝,希望通過這些技藝讓婦女有事干、有錢賺。”鄭芬蘭說,基地成立當天,“櫸溪出品”的第一批500多本土布書皮就走出大山、流向市場。,  鄭芬蘭還幫助村裡婦女巧妙地將織帶設計為攝像機背帶,並促成櫸溪村與中國攝影家協會合作,探索性地打開了櫸溪村土布的銷路。,  在鄭芬蘭的幫助下,越來越多村莊打開了大門,通過分析產品特點、培訓當地手藝人、制定市場方案,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如雲南怒江水溝頭寨建立起特色品牌“三百妞”,幫助當地從國家級貧困村脫胎換骨,村民年收入從不到3000元躍升到兩萬元。,  
一把梭子讓“山海”攜手共富,  “一梭一世界,一世一把梭。”多年來,鄭芬蘭的“尋梭”足跡走出浙江,走向西部,走上雪域高原。,  2019年秋天,浙江的援藏幹部聽聞鄭芬蘭遍尋傳統紡織技藝的故事後找到她,希望藉助其團隊幫助藏族傳統手工藝品走出大山。,  那曲位於西藏北部、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當地人世代從事農牧業,婦女大多從事手工編織工作,九成以上的農村合作社與手工編織產業相關。然而,由於沒有品牌、打不開銷路,讓獨具地域特色的傳統氆氌黯然失色。,  經過調研商討,鄭芬蘭團隊最終決定在西藏那曲設立浙藏非遺紡織工坊,啟動“牧女計劃”。“‘牧女計劃’就是牧女先來參加我們統一組織的培訓,只要大家手藝學到手,我們會把訂單帶進來,把產品帶出去。”鄭芬蘭表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但當地牧女使用的傳統紡織機基本靠手工,費時費工,設立工坊需要現代化的机械設備。,  2020年7月,跨越4000多公里青藏線,鄭芬蘭帶着50架新式織機抵達那曲。彼時,來自25個鎮43個村的近200名“牧民媽媽”正在翹首以盼――學會使用這種新式織機就能提高編織效率,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條件。,  如今,鄭芬蘭已經16次進藏,從一個人進藏到帶一支團隊進藏,她始終想把更多藏族手工紡織品帶出大山,讓開在高原的“格桑花”芬芳世界。(完),

  • Tags: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