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笑補缺, 出生時大腦缺氧這件事,小佳在麥克風前重複講了五六十次,每次他都能讓觀眾笑出來。, 小佳本名張佳鑫,27歲,是脫口秀演員,平時走路搖搖晃晃,有幾根手指總伸不直。講段子時,他五官來回拉扯,語速比常人慢,好像每個字都得先在喉嚨里滾上一圈才能吐出來。他抖包袱也像在撒嬌,但台下觀眾都被“戳”到了,笑得東倒西歪。, 他說:“小時候大家都在笑我,但不好笑,才是脫口秀演員最大的缺陷。”, 在綜藝節目《脫口秀大會》第四季里,小佳贏得評委的第一票,是通過調侃自己長短腳:“兩三歲看到雙腳走路的人,我都帶着一種異樣而又同情的眼神,心裏想,他好可憐吶,竟然雙腳,都在地上。”他還講校園暴力,講因為身體遭受的歧視,和觀眾一起毫不介意地咧着嘴大笑。節目嘉賓誇他“你把我笑死了”。, 脫口秀舞台上,評價演員的標準只有好不好笑。和小佳同台的演員里,有人調侃自己丑贏得喜愛,有人吐槽自己帥卻慘遭淘汰。一位網友在看完節目后評論,“看了江梓浩和徐志勝,感覺長相還是有點優勢的,只不過在脫口秀行業(美醜的優劣勢)要反過來。”, 2018年,全北京的脫口秀表演一周不超過10場,如今北京公開售票的有十幾傢俱樂部,一傢俱樂部一周就有10場演出。小佳所在的廈門“來瘋喜劇俱樂部”舞台上,有高中生、60多歲的老人、孕婦、因斑禿剃光頭的女孩,他們用脫口秀解讀自己的生活。, 這種解讀是雙向療愈的過程。小佳希望霸凌過他的人能坐在台下,在聽到他的段子時放聲大笑。“那是證明自己的機會。脫口秀演員就是要讓觀眾笑,他們笑,說明我成功了。”,
在“灰暗的日子”里產生了求生欲, 開放麥舞台幾乎是所有脫口秀愛好者的第一站,沒有報酬,但誰都能上。去年5月,小佳第一次上開放麥,強光晃得他眼花,他只能看見第一排觀眾。台下有人低聲交談、有人刷手機,一開演,三四十雙眼睛都盯着他。那是他在路上常會撞見的目光,但路人只是匆匆一瞥,觀眾則是長久注視。他感到恐懼。, 小佳從小不敢在公眾面前講話。第一次正式上台,是剛上大專,開學時在班裡做自我介紹。他的身體和聲音都在發抖,只講了兩句就匆忙下台。他小時候愛窩在家裡看書、看綜藝節目,“能躺着就不坐着”。遠離熱鬧能幫他免去一些麻煩。比如,他記得上小學時,課間曾被一幫同學圍住,他從下課被踢到上課,10分鐘后,身上的衣服已經布滿腳印。, 他習慣無聲地表達細膩的情感。因為握不好筆,從中學開始,每次語文作文他都寫不完。但他喜愛寫作,高中校報每期都能看到他投稿的短文。他渴望有存在感,習慣於照顧朋友的感情、隱藏自己的感情,希望朋友“在難過時能想起我”。有收入后,他每年情人節都會給朋友們送花,第一年一朵、第二年兩朵,逐年遞增,“他們願意跟我做朋友是我的福分,我願意把我所有的東西給他們”。, 但他很少表露想被關注的渴望。2020年,他在一家廈門的民宿公司做新媒體運營,公司員工過生日時會在工作群里收到祝福語,但他被漏掉了。生日那天,他頻繁查看手機消息,從白天等到晚上,沒人記得,但他什麼也沒說。, 2020年年初,小佳為公司年會準備節目。他沒什麼才藝,只覺得脫口秀好像“會說話就能演”。他曾向廈門來瘋喜劇俱樂部的主理人Lucy諮詢建議,但沒有深聊。年會上,他哆嗦着講完,台下同事都在吃飯,沒人仔細聽。隨着防疫政策調整,廈門的劇場解封,那傢俱樂部缺人演出,就邀請小佳登上開放麥舞台。, Lucy記得,小佳曾說自己講話不清楚,就給他發去德魯・林奇的視頻。這位美國脫口秀演員有口吃的問題,但那些結結巴巴的停頓增加了故事的懸念和緊張感。在表演時,林奇不會被時不時的卡殼影響,金句頻出,現場總響起歡呼聲。小佳看完,第一次想“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真到了台上,小佳還是止不住地抖,大腦一片空白。他試探着拋出第一個梗,有人笑了,他接着講下去,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掌聲”。, “你能感受到他們打心底喜歡你這個人。”小佳回憶道。那是笑聲第一次給他帶來安全感,“一下子上癮了”。, 對王梓晗來說,脫口秀讓她在“灰暗的日子”里產生了求生欲。2018年2月,她即將從北京大學畢業,在參加某喜劇產業公司的校園行項目時,她第一次接觸到脫口秀。那時她還沒有找到未來的方向,和家人爭論是工作還是繼續讀書,陷入重度抑鬱而不自知。, 她形容那時“怎麼活着都不對”“只想和陌生人說些不用負責任的話”。她縮在位於一樓、光線暗淡的出租屋裡,不想吃飯,不想說話,只保留着上台講脫口秀的愛好。只有脫口秀能把她從床上拉起來,“只有站在台上那五六分鐘是個人”。, 剛開始說脫口秀,王梓晗沒有任何技巧,胡亂講着生活里的孤獨和迷茫。有次去講開放麥的路上,她因為精神恍惚和公交車發生了小事故,兩隻腳都扭傷了。那一刻她想,“如果今天在這個地方死了,那還挺酷的。”她忍着痛去演出,講了事故發生瞬間腦海里的各種想法,很喪,但觀眾都笑了。那些笑聲就是她情緒的出口,“每個人都在很認真地聽你講話,但他們並不是真正在乎你,不會因為你講這些話產生情緒負擔。”, 她決定把脫口秀講下去。一年後,王梓晗成了一名脫口秀演員、培訓師。她見過抱着各種目的來嘗試講脫口秀的人,“很多人覺得脫口秀的成就感很易得,這個身份也很酷,但一發現沒這麼簡單,冷場了,熱情也會馬上冷卻。”多位業內人員表示,在脫口秀愛好者里,只有不到10%的人能從開放麥邁向商演舞台,把脫口秀作為獲得收益的途徑。, 王梓晗靠的是韌勁。“我做這個沒什麼天賦。”她自稱,每一個梗都是一磚一瓦搭建的,“從來沒有那種‘被雷劈’似的靈感。”段子從構思到成型會不停地改,她半年能扔掉9000字的段子,有的段子要改兩年以上。, 小佳則自認為是幸運的。他覺得觀眾看他說話不容易,對他的期待比較低,所以梗一出來就會感到驚喜。由於表演效果較好,他上了7次開放麥就得到了商演機會,更多人需要三四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第一次商演前,他設計了印有自己表情包的T恤,連着3天睡不着,腦海里翻湧着講過幾十遍的段子,反覆回想觀眾的現場反饋。, 小佳住在廈門最大的城中村――前埔村。在18平方米的出租屋裡,他用力量較強的左手慢慢敲打着鍵盤,養了3年的烏龜在一旁陪着他。他把生活中忽然出現的靈感記在手機里,看新聞也會代入當事人的處境,思考創作的可能。, “故事里講龜兔賽跑,烏龜勝利了,但現實里烏龜一動不動,你還要在後面說,快給老子爬。”他曾用段子嘲諷着“龜兔賽跑”在現實中的荒謬,習慣謹慎對待自己的幸運。剛錄完節目,他來不及想自己會不會火,第一反應是趕緊寫新作品、招呼俱樂部的老師幫他看新稿子,“原來的(段子)上節目演過,就不能再講了”。,
觀眾看到了他的釋然,笑聲來得也更早, 劍橋大學古典學教授瑪麗・比爾德在《笑的三大理論》中總結,讓人發笑一般有3種途徑:預期違背、優越感、壓力釋放。真誠的表述能夠增加意外性,來回撩撥觀眾的情緒,讓突然出現的梗好笑性增加。, 王梓晗剛開始講脫口秀,朋友形容她像“一台精密的鐘錶”,段子間連接順滑,情緒努力撐得飽滿,嚴格按照台本演出,“觀眾不笑也不影響我的表演”。, 同事建議她設計幾處忘詞,甚至不用把普通話講得那麼標準。她慢慢向觀眾打開自己,展示脆弱。“你是騙不了觀眾的,當他們感覺你是真誠的,你覺得好笑的地方他們也會笑,不小心演錯了、話筒架倒了他們也不在乎,一切都是演出的一部分。”有次舞台太大,離觀眾太遠,她嘗試坐在舞台邊,腿隨意地耷拉着,觀眾的表情自然了許多。, 從業快10年的喜劇人李誕,在一次採訪中說“玩笑九分真”“所謂脫口秀的技巧就是把真話包裹好了,不要傷害到自己,也不要傷害到別人。你自己就是那個劍,給它裝上一個鞘,端出來給大家看。”, 小佳一直想把身體的缺陷寫進段子,只是擔心觀眾不願意看。2020年年底,喜劇演員程璐對他說,如果不在開頭把身體缺陷解釋清楚,觀眾反而不敢笑。小佳開始嘗試向觀眾說心裡話,帶觀眾回到自己經歷過的場景。觀眾看到了他的釋然,笑聲來得也更早。, 參加完訓練營后,小佳決定辭去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全職進行脫口秀演出。在兼職商演的脫口秀演員中,只有20%-30%左右會成為全職脫口秀演員。剛開始,小佳收入不穩定,一個月光靠演出只賺1000多元,還要靠兼職俱樂部的新媒體運營維持生活。“精神上消耗也很大”,沒時間健身,練出的腹肌也沒了。, 但他從沒後悔過,脫口秀讓他接觸到了“更廣泛的世界”。在打磨段子、對觀眾傾訴中,他與身體缺陷不斷和解。, 開始用個人經歷寫段子,他學會從旁觀者的角度問當時的自己:“如果那一刻不受任何約束,我會做些什麼?”有次他剛在公交車上坐下,身旁的人站起來,走到幾個座位以外,但並不是為了下車。節目里,他用不夠響亮的聲音佯裝兇狠,借段子對那些站起來的人,說出了想說但從沒說過的話:“你給我坐下。”, 他從小不願被貼上“不一樣”的標籤。他努力當個好學生,從不用父母監督寫作業,老師的一次表揚就能治好他遭受校園霸凌的大部分傷痛。初中班主任在競選班長時主動提名了他,到現在他還記得那種被器重的感覺,“她看到了我的能力”。高考時有人建議他去了解一下加分政策,他不願意,覺得那是差別對待。結果語文和文綜試卷他都沒寫完。更糟的是,他的字歪歪扭扭,估計“高考改卷老師不會像本校老師一樣仔細辨認”。最後,他讀了一所大專院校。, 創作時旁觀者的視角也讓小佳發現,有些時候,他身處這個社會,因為太敏感,放大了本沒有特殊意義的細節。他自我剖析,公交車上別的乘客走開,可能並沒有針對他,是他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置,才會感到難過。, 王梓晗認為,用段子消化個人經歷的過程,是一部分“上帝視角”加上一部分“心理活動”。創作者的注意力會集中到事情本身,思考更準確的表達和更荒誕的效果。, 她準備在專場里講重度抑鬱、原生家庭、從北大畢業之後的心理落差、性取向的變化,這些話題背後的真實都給她帶來過傷痛。“最開始想講的時候,其實是最有表達欲的時候,還沒完全和解。你會在一遍遍講、一遍遍試的過程中實現真正的和解,當這個段子的舞台呈現達到一個最好的狀態時,你一定是完全和解了。”, 剛開始,她在段子里講自己有次試圖自殺,把所有安眠葯都吃了,洗完胃,母親擔心的是她下次失眠吃什麼。她想表現母親極致的理性,但觀眾有些笑不出來。, 在王梓晗的記憶里,母親的情緒總是克制的,孩子哭也不哄,等哭完再講道理。一次她和母親聊天,偶然發現母親記得一件“傷害過我的小事”。“我媽說她一直心懷僥倖,希望我忘了。她覺得非常不應該,還給我道歉,但當時她正經歷着很多別的事。”王梓晗才意識到,母親不僅僅擁有母親這一個身份,她背負着來自各方面的煩惱。, 確診重度抑鬱症后,王梓晗會定期接受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師曾告訴她,寫段子的過程很像寫心理學上的情緒日記,即患者把每天的情緒寫下來,包括事件、感受、各種心理活動等,“寫下來就是自我開解的第一步,我們在寫段子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去追問自己當時到底在想什麼,到底有什麼樣的感覺,雖然這些東西未必都會真實呈現在段子里,但是你在寫的時候一定是繞不開的。”, 王梓晗在這種自我剖析中學着釋放被壓抑的情緒。原來她總覺得所有人都盯着她看,談戀愛要保證分手時沒有道德污點。講脫口秀之後,她開始尊重情緒。有人質疑她憑什麼能給大咖做開場秀,她直接說:“你看過我演出嗎?沒有就去看,如果看了還覺得我不配,你就當我們有點什麼吧。”她把人際交往比作開放麥,“總要隨心試一下,行就行,不行就算。”, 小佳雖然還是有“社交恐懼症”,會推掉陌生人居多的聚會,在外地商演時比起和陌生演員吃宵夜,情願自己在酒店吃外賣。但在台上,他開始講一直想說的話,和陌生同行在演出時做“一個半小時的朋友”。他也越來越自信,表演時摘下了壓得很低的帽子,在和朋友們的群聊里也會偶爾“嗆人”,而不是一味繞着朋友轉。,
“因為這事兒不好笑,才需要喜劇演員”, 大一學生徐錦從高中開始看《脫口秀大會》。今年,她看到小佳的表演,想起遭受校園霸凌的經歷。徐錦上初中時,曾有七八個女生把她堵進廁所,往她身上倒水。小佳的段子在她心上開了個口,積壓的憤怒和恐懼泄出去一部分,但情緒留下的印記永遠會在。“小佳很明顯一笑而過了,但我做不到。”她希望更多正在經歷着校園霸凌的人能看到,“你們不是一個人,你們可以換種方式讓自己強大。”, 小佳認為觀眾的共鳴來自“對生活B面的共識”,他的負面情緒用玩笑包裝,在觸到觀眾的負面情緒時,痛苦一起消解。, 28歲的教師林夕在負面情緒無從傾訴時,會坐在陽台上吹着風用手機看脫口秀。朋友們很少有人回應她的抱怨,有人回復“你習慣就好”。她開始習慣獨自消化情緒,“把外放調成靜音”。, 脫口秀演員輸出的某個觀點,會讓她看到解決問題的另一種角度。她曾在某段戀愛關係中付出較多,看到楊笠在表演中說,“男的無理取鬧時和女的一樣”,她聯想到自己,“女生有時在戀愛中確實會患得患失,其實也沒必要為了別人放低姿態”。, 後來,情緒不好的時候,她幾乎都會先看脫口秀,冷靜下來再去自我反思。和朋友傾訴戀愛煩惱,她也學會了開自己玩笑。看她沒有那麼鄭重其事,朋友安慰的話反而多了。, 徐錦則覺得,“脫口秀算不上很高雅的藝術,就是圖一樂”,更多時候,觀眾渴望的是大笑瞬間的情緒發泄。她坦言自己看錶演時“不帶腦子”,就想跟着演員的情緒走。開始看脫口秀,是因為聽同學說有個叫龐博的演員長得挺帥。, 王梓晗在演出時發現,這些年來,大部分國內觀眾仍喜歡“喂到嘴邊的梗”,看節目不願意投入過高的注意力或者記憶力成本。王梓晗根據經驗總結:“很多時候講稍微深一點或者稍微繞一點的東西,大家就有點不願意去跟了,尤其線下還沒有字幕。”, 比如參加《脫口秀大會》節目的选手鳥鳥,擅長設計需要觀眾琢磨的段子。她在講容貌焦慮時說,“什麼時候能曬點既彰顯個性、又不涉及美醜的東西,比如指紋”。王梓晗記得,鳥鳥在線下錶演時說這個梗,很多觀眾都沒反應過來。, 在豆瓣網站“脫口秀的獨特魅力”話題下,網友想看的主題大多數和日常生活相關,包括地域、職場、婚戀等。《脫口秀大會》第四季中,选手也更多圍繞“外貌焦慮”“男女關係”“城市生活”等常見且“安全”的話題,大眾化、理解門檻低的梗是第一選擇,因為一句稍顯“出格”的梗,可能帶來微妙的個體感受差異。, 徐錦作為觀眾,無法接受鳥鳥調侃外向者,說“快樂的人也是要死的”。因為小時候她經常生病去醫院,這個梗會讓她聯想到急救室里被推往手術室的病人。“觀眾看這個就是為了開心,這種事拿到台上說,是對認真生活的人的冒犯。”, 更沉重的話題則更考驗演員和觀眾對幽默的理解。在一場脫口秀主題賽“沒關係,我也有病”中,选手Rock調侃自己的抑鬱症:“有時候只能躺着,什麼都不想做,所以看起來我這人很懶,但懶人躺着的時候臉上有笑容。”台下的笑聲很稀疏,等了一會兒才有人鼓掌。徐志勝講了紅綠色盲,鳥鳥講了容貌焦慮, Rock被二人淘汰。有網友評價Rock,“他分享了自己還沒消化、帶着血的事情”。, 今年年初,陪伴小佳3年的烏龜死了。他想起2019年突發心梗去世的父親,想用脫口秀紀念他。父親是個嚴肅又內斂的人,“很難溝通,小時候還會打我”。但小佳被同學欺負,父親會跑到學校為兒子討回公道。朋友來家裡玩,他會給小佳塞錢,讓兒子帶朋友去吃牛排。小佳離開漳州去廈門工作后,父親變成了老小孩,需要時常哄着,在去世前幾個月總發消息問小佳,“兒子在幹嗎啊”“沒事沒事,就是想你啦”。, 小佳把瑣碎的思念揉進段子,花兩個晚上寫出來,想象着父親如何在另一個世界接收家人的思念。今年清明節,他把現場表演的視頻發在微博和B站上,把父親去世的事實輕鬆地講出來。“我媽給我打電話說我爸不行了,我說,‘我爸哪裡不行了?’”有彈幕飄過“笑不出來”,有人私信他說,這是對死者的冒犯。, 王梓晗深知國內觀眾對此類話題的接受度不高,同樣是講自己的抑鬱症,她會先點出眼下抑鬱症發病率高的現狀,放鬆觀眾的警惕,然後繞開最沉重的部分,加入點一聽就是虛構的內容,讓觀眾難以分辨痛苦的真實性。而在講親子關係時,她會增加母親的視角,“也能讓大家看到一點希望,不要太早畫上一個句號”。, 小佳在節目中說“沒有什麼不能開玩笑”,但他解釋這種開玩笑是基於能給出一個解決方案。有些話題他並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案,“比如癌症,我沒有這個話語權,調侃起來就會顯得很沒品”。, “有了技巧和人格魅力,任何事都能講得好笑。”王梓晗把段子里的故事、觀點比作顯影劑,重要的是顯出講段子的人,“這些展現的都是你看世界的方式”。小佳的偶像、美國脫口秀演員瓊・里弗斯生前,一度負債千萬美元、丈夫自殺,但她依然能在70多歲時,在台上調侃人生。, 瓊・里弗斯曾被一位觀眾提問,有什麼事是她笑不出來的。她說,丈夫自殺身亡后,女兒整日魂不守舍。有次她帶女兒去一家高級餐廳吃飯,她看着菜單說,如果你爸爸還活着,看到這些菜的價格,一定會再自殺一次,女兒第一次笑了。“我用笑把女兒帶回來了。”她流着淚回憶。, 王梓晗說,每個成熟演員手裡都有幾個“特別狠特別重”的段子,一般會放在專場的最後抖出來。抑鬱症、原生家庭、性取向這些話題,她還不能完全駕馭,但她不想等,“因為這事兒不好笑,才需要喜劇演員”。, 發紀念父親的那條視頻時,小佳寫道:“我寫(這個段子)的時候也預料到它可能不好笑,會嚇到觀眾。但我爸爸在我的文字里過得有滋有味。”視頻結尾,小佳因為太開心,差點在舞台上蹦起來,因為他在觀眾的笑聲中,感覺“爸爸好像來看我了”。他想,父親之前總嫌兒子不夠自信,這會兒他應該挺滿意的。, (應受訪者要求,徐錦、林夕均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焦晶嫻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09月01日 06 版,
Tags: 二號站可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