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站注册开户指定官网

案例精选,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做得更好...

二號站官方在線客服_人才問題成產業發展最大瓶頸《中國汽車產業中長期人才發展研究》發布

05-05-21

《中國汽車產業中長期人才發展研究》發布現場。

日前,《中國汽車產業中長期人才發展研究》(以下簡稱《研究》)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正式發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汽車人才的發展目標、機制體制改革、保障措施等進行深入分析,並提出建設好汽車人才生態體系的政策建議。該《研究》填補了我國汽車行業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將對我國從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產生深遠影響。”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對《研究》的發布給予了高度評價。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中國汽車產業也進入轉型升級、由大到強的戰略機遇期。人才強則產業強,人才興則產業興,我國對汽車產業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對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強烈。

針對此,工信部裝備司委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共同開展中國汽車中長期人才發展研究。經過產、學、研各界20多位專家群策群力,各盡所長,歷時兩年半的時間,最終形成了包含一個總報告、一個發展綜述、七個分報告及一份目錄的研究成果。

解決人才問題成為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在發布會上發言。

付於武指出,中國汽車產業正在悄然發生着深刻變化。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等趨勢,為汽車產業帶來巨大機遇。但是汽車產業最大的瓶頸、最大的痛點,是人才的極度匱乏。這些人才從哪裡來,怎麼培養,怎麼用好,都是汽車產業發展避不開的關鍵問題。

該《研究》全面分析了中國汽車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人才問題。

人才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當前我國汽車人才隊伍建設和發展中最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不夠完善,汽車產業人才市場主體沒有完全到位,制約了汽車產業人才自主、自由發展機制的形成,也阻礙了汽車產業人才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體系跟不上時代發展需要,高校、職業學校培養體系的調整仍然受到許多管理制度的制約,貫穿從業者職業生涯的系統化培訓體系建設仍在進行中;人才激勵機制與從業者的期待仍有較大距離,探索和創新激勵機制仍有較大空間,政府的政策保障措施有待進一步落實;人才評價機制創新推進滯后,儘管政府評價與時代脫節的問題已經引起重視,在推動社會評價方面做出了部署,但仍有待落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全國學會經過十餘年的探索已經在與國際接軌的同行評價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至今未能納入國家人才評價體系中,未能發揮應有作用;有序的人才流動和配置機制尚未形成,人才發展的天花板現象使得一些人才不得不通過跳槽獲得更多發展空間,企業間惡性競爭,甚至“割韭菜”式挖人等種種亂象導致從業者的浮躁心態和人才流動性加劇,十分不利於汽車行業的人才培養和管理。

人才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從汽車產業來看,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尚有提升空間,新時代對人才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企業對職業化經營管理人才、新興領域領軍人才、創新型專業人才和富有創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期待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強烈。同時,受到企業性質和地域條件的制約,零部件企業對人才的吸納能力和高端人才的穩定性明顯不足,汽車後市場領域的人才結構也難以應對社會對汽車消費升級的要求。

未來國家間、企業間的競爭無疑將以人才競爭為核心,實現中國汽車強國夢,實現中國汽車產業在關鍵技術領域的新突破,需要將高質量的人才隊伍作為支撐,完善人才結構,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我國實現汽車強國戰略的當務之急。

汽車人才供需矛盾仍待解決。目前各高校和職業學校都已經將分析和了解產業人才需求的工作制度化,並據此進行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的調整,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實施促使高校進一步加快了調整步伐。

但受各種條件的制約,汽車專業的學科建設仍然跟不上汽車工業發展的需要,尤其在新技術領域、交叉學科、跨界跨領域和複合型人才培養方面問題突出,院校的課程設置、教材編製、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建設、教師專業能力和工程素質的提升、學生創新實踐環境建設等面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面對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汽車專業的人才培養迫切需要從單一車輛工程專業向車輛工程類或車輛工程專業族的方向發展,不斷推進汽車專業的教學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也將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汽車產業和教育界的攜手努力。

人才的國際化水平難以適應發展需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要求中國汽車產業必須擁有一批活躍在世界舞台的領軍者、科學家和工程師,要求汽車企業擁有一批具有國家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各層次人才。

遺憾的是,目前汽車產業和各企業的相關人才儲備尚在進行中,社會化的國際化人才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汽車產業走向世界的步伐。

重外部人才引進輕自我人才培養的問題依然存在。從海外引進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人才,固然可以緩解國內領軍人才缺乏的難題,但只能解一時之困。從長遠看,要實現中國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加強國內自主培養應當成為主流,包括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工程技術人員隊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

目前,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導向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聚焦於外部引進人才和高端人才,對營造有利於本土人才發展環境的關注度不足,對支撐企業落實多種人才激勵手段方面的有效措施不足,這是造成中小企業、不發達地區企業人才匱乏的主要原因;二是對海外人才重引進、輕管理,對一些為汽車產業發展做出貢獻的海外引進人才的表彰和獎勵措施不足,對一些“海龜”頻繁跳槽的現象缺乏制約,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人才總量穩步增長 人才結構出現變化

《研究》還以《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為指導,結合汽車產業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要求,對未來中國汽車製造業人才的需求給出了預測。

中國汽車產業在未來一個時期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必將帶來汽車產業人才資源總量的穩步增長。預計2020年和2025年,我國汽車製造業規模以上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的從業人數將比目前分別增長15%和30%,分別達到555萬人和628萬人左右,但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帶來人才結構的變化。

經營管理人員:由於企業管理水平提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對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將出現先降后升的情況,2020年的人才總量將比目前減少11%,2025年將比目前增長4%。屆時,經營管理人才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平均5.5%下降到4.2%左右。

工程技術人員隊伍中的研發人員:由於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不斷加大和研發活動開始從產品開發領域嚮應用技術的基礎研究領域延伸,與高校和各類科研機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合作越來越多,對研究人員的需求愈加強烈。預計2020年和2025年,研究人員總量將分別比目前增長43%和133%。屆時,研發人員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平均17.4%提高到22%~30%。

工程技術人員隊伍中的其他技術人員:他們承擔著企業發展規劃編製、質量管理、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設備維護和營銷管理等職責,是企業高質量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隨着企業更加註重戰略層面的謀划和產品質量、生產效率的提升,這些技術人員隊伍的規模也將穩步擴大,2020年和2025年將分別比目前增長40%和77%。屆時,他們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平均25.3%提高到30%~33%。

生產工人:隨着智能製造的應用,高技能人才隊伍將大發展,普通技術工人的數量將下降。具體而言,2020年和2025年生產工人中高技能人才將分別比目前增長139%、412%,同期普通技術工人的數量將比目前分別下降27%和74%。屆時,高技能人員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平均4.8%提高到10%~19%,在生產工人隊伍中所佔比例將從目前的9.3%提高到2020年的25%和2025年的67%,越來越多擁有大專或本科學歷的人員投入生產一線,成為高精尖設備的操作者,而普通技術工人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平均47%下降到2020年的30%和3025年的9%。

在汽車企業集團從事營銷工作的人員:隨着汽車營銷模式的不斷創新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汽車營銷必將呈現線上線下多種模式并行的局面,社會上營銷企業的集團化發展速度也將影響到整車企業營銷部門的人員數量和結構的變化。從總體看,未來營銷人員在企業總體人員結構的比例將在3%~5%。

伴隨着上述變化,2020年和2025年汽車製造業從業人員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將分別為37%和39%,汽車製造業人才貢獻率將達到47%和52%。

擔起四個主要任務實施七項重點工程

該《研究》提出了中國汽車產業人才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是創新管理機制。包括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創新人才集聚機制、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完善人才流動機制、完善人才激勵機制。

二是建好三支隊伍。建設時代性、創新型的企業家人才隊伍,實現職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為此,政府、行業組織要從政策、體制和機制上營造有利於企業家發展的環境,為更多企業家具有這些能力創造條件,行業組織應為企業發現管理人才和促進企業家間的交流提供渠道;打造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隊伍;大力培養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據預測,到2025年,汽車高技能人才短缺30多萬人。為此,要儘快制定汽車職業教育的中長期規劃,加快提升學校、企業的技術技能的培訓水平,以適應汽車產業智能製造水平升級的需要。

三是推進人才國際化。

四是鑄就“中國汽車精神”。其內涵包括艱苦奮鬥精神、攻堅克難精神、開拓創新精神、大國工匠精神。

為應對中國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推進實施“汽車產業人才強國工程”成為必然的選擇。這一工程的目標:一要支撐我國汽車產業應對全球化競爭的衝擊;二要支撐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三要支撐我國汽車產業的歷史性變革。《研究》提出了七大重點人才工程。

海外高端人才引進工程。其目標是在我國汽車產業具有相當優勢的科研領域設立30個海外高層次汽車產業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引進1000名能夠突破汽車關鍵技術、發展新能源以及智能網聯等核心領域的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企業家人才扶持工程。其目標是到2025年,在汽車行業培養100名具有世界眼光、戰略思想、創新精神,既懂技術又有經營管理能力的企業家。

新業態重點領域緊缺人才集聚工程。其目標是到2025年,培養和集聚一批和新興產業相配套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

創新人才支持工作。其目標是瞄準世界汽車科技前沿建立產學研一體的汽車專家工作室100個,建立多層次科技人物表彰體系。

大國工匠開發和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其目標是在全國建成100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一批汽車行業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創新人才示範基地,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藝的汽車行業工匠型人才。

跨界人才集成工程。其目標是到2025年,培養一大批智能製造、汽車後市場及服務業跨界人才、環保節能人才。

國際化人才開發工程。其目標是結合“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工程師工程能力國際互認和工程教育認證,建設全球性的人才數據庫,為國內外企業提供更加豐富、全面的人才資源信息。

在該《研究》的發布會上,付於武一再強調,《研究》的落地,還需要政、產、學、研的共同努力,單一的力量無法完成這項重任,更無法將它執行到位。“《研究》的編製與發布只是一個開始,讓我們共同努力,將汽車人才的發展持續推廣與深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Tags: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