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革,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新引擎,有力地提升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增強了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協調性。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显示,2018年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3%,比2013年提高6.4個百分點;2013年到2018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9%。幾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我國服務業發展整體呈現五大新趨勢,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着重要意義和深刻影響。
一、服務業市場主體活力湧現
五年來,我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服務業市場活力有效激發,形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發展潛力加快釋放。服務業市場主體大幅增長。2018年末,我國服務業法人單位和個體戶分別達到1716.1萬個和5563.6萬個,較2013年增長111.6%和80.0%,佔新增法人單位和個體戶的82.8%和82.0%。對四次經濟普查結果進行比較,2004-2008年、2009-2013年、2014-2018年服務業法人單位年均增速分別為6.7%、10.3%和16.2%,服務業單位加速發展趨勢非常明顯。2018年我國服務業就業人員3.59億人,占就業總數的46.3%,較2013年增加6302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260萬人。服務業成為我國吸納就業的主陣地。私營企業、小微企業發展活躍。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極支持和引導下,私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蓬勃發展,成為我國服務業發展的主體力量。2018年,我國服務業私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數量分別達到1171.7萬個和1384.9萬個,比2013年分別增長217.4%和166.3%,占服務業全部企業的比重分別達到79.4%和93.8%;服務業個體戶佔全部個體戶的比重達到88.4%。服務業個私經濟和小微企業在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經濟發展帶來勃勃生機。服務業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以營改增為代表的減稅降費改革在減輕服務業企業負擔、壯大企業發展實力、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營業收入分別達到694.9萬億元和150.9萬億元,比2013年分別增長80.1%和58.1%。
二、服務業新動能加快釋放
五年來,我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加大研發投入發展科技創新型服務業,大力推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催生了共享經濟、数字支付、跨界電商等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服務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互聯網相關服務持續快速拓展。隨着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旺盛的互聯網應用需求和巨大的市場空間,為互聯網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2016年以來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一直保持15%以上的高增長速度。2013-2018年,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分別達到32.8%和21.2%,遠超規模以上服務業11.1%的年均增速。互聯網行業成為我國創新最活躍的一大領域,2018年國內信息技術發明專利授權數達18.5萬件,同比增長10.8%,占國內全部發明專利授權數的53.5%。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快速增長,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2014-2018年,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5.6%,高於同期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6.0個百分點。網上交易大大縮短了流通環節,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挖掘出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2015-2018年,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3.7%,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約25個百分點。2018年,服務業“三新”經濟增加值約佔服務業增加值的16%,現價增速達10.6%。
三、服務業與製造業深入融合
五年來,我國积極順應產業轉型升級新趨勢,不斷推進服務業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加速培育有利於提升中國製造核心競爭力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模式,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上下游產業互促共進。生產性服務是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互動的關鍵節點,財稅體制改革消除了重複徵稅,打通了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稅收抵扣鏈條,有力促進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市場調研、諮詢設計、人力資源、售後服務等生產性服務環節從製造業企業分離出來,走向市場,面向社會,生產性服務業內涵更加豐富、分工更加細化,與製造業良性互動、協同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和競爭力提升。2013年以來, 以研發服務、工程技術、檢驗檢測等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外包業務快速增長,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15.5%、27.1%和74.5%。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數2018年達到250.6萬個,較2013年增長207.5%,單位總數在服務業各門類僅次於批發零售業,居於第二位。金融、物流、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以製造業為主要市場,為製造業服務不斷增加,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2.9%,增速明顯高於其他服務業。服務業製造化與製造業服務化相向發展,推動了產業鏈水平的新提升。服務業產業鏈向製造業延伸,一些服務企業特別是研發設計、信息技術等高技術服務業,憑藉人力資本、技術、管理、銷售渠道等優勢,通過委託製造、品牌授權等方式向製造環節拓展業務範圍,塑造融合型產業價值鏈,打造了產業競爭新優勢,拓展了利潤空間和增長潛力。2018年全國從事高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分別較2013年增長271.9%和77.8%,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7萬億元,較2013年增長110.5%。
四、服務業集聚效應凸顯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2018年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9.6%。隨着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區域經濟結構的加快調整,服務業向大中城市集聚發展態勢更加突出。大型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成為我國服務業發展的主陣地。四經普數據显示,我國省會城市及副省級城市集中了全國46.9%的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50.7%的從業人員、66.0%的資產總計、62.2%的營業收入。城市群和都市圈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服務業集聚發展有效促進了城市功能完善,增強了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對優化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長三角、京津冀以及粵港澳等城市群和都市圈進一步發揮高端要素集聚和綜合服務優勢,服務經濟和創新經濟發展活躍,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2018年,北京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80%,上海、廣州均在70%左右。三個城市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企業從業人員、資產總計、營業收入佔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20.8%、29.7%和32.7%。
五、服務業開放深入推進
服務領域開放是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中之重,幾年來通過加大開放力度,豐富開放內涵,提高服務領域開放水平,我國服務業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在開放競爭中拓展了空間,增強了動能。服務貿易規模迅速擴大。2016年國務院批准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快速增長,貿易結構日趨優化。2018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5.24萬億元,是2013年的1.5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14.7%,比2013年提升3.1個百分點。服務業利用外資持續增加。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服務業擴大開發開放綜合試點城市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大幅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提升投資便利化程度,服務業吸引外資能力明顯增強。2018年,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350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比重為68.1%,較2013年提升了15.8個百分點。今年1-10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速為13.5%,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漲勢迅猛,同比增長69.3%。服務業外商投資企業發展良好。普查數據显示,2018年我國共有服務業外商投資企業5.8萬個,佔全部外商投資企業的56.3%,其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分別占服務業外商投資企業的41.4%、15.9%、11.3%和9.0%,已成為外商投資的重要領域;服務業外商投資企業資產比2013年末增長129.9%。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時代,服務業發展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下一步,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和現代科技創新推動服務業發展,努力構建優質高效、布局優化、競爭力強的服務產業新體系,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系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
Tags: 二號站平台在線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