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至今,已經有三家A股影視公司被國資接盤:2月,北京市文科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科投資”)宣布入股北京文化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4月底華誼宣布引入山東經達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經達”)入股;5月初,東陽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東陽聚文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陽金融”“東陽聚文影視”)出資8億支援唐德影視,唐德影視的實際控制人將由吳宏亮變更為東陽市人民政府。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唐德影視、中南文化、長城影視、當代東方、鹿港文化、華策影視、鹿港文化等9家上市公司獲得了各地國有資本的注資,其中華策影視、唐德影視已經是二次出現國資入股的情況。
那麼,這些民營影視公司為何紛紛引入國資?梳理近年的財報就會發現,這些接受國資的影視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資金緊張,公司實際控制人股權質押比例較高,一旦政策收緊、公司項目不穩定,或者遭遇商譽減值等問題,情況就會越加危急。
“現在基本上都是民營企業找國有企業”,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國資入股影視公司時分析稱,“影視公司的運轉需要較多的現金流來維持,相對於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國有企業在融資方面比較有優勢,此時國資入股可以看做是‘救急’和‘暫時的緩解’。同時被接盤方的影視類上市公司也避免了股權質押的風險,因為一旦持續下跌其就面臨着巨額虧損,甚至股權可能會被強制賣出。”
話語權轉變之下,選擇權也更多被交到了國資的手上:被國資矚目的當代東方、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等無一例外的都是向頭部邁進的影視公司。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從聯姻對象的選擇上,國資正在變得更加“挑剔”。
是否國資入股,民營企業就能順利獲救?答案也並非完美。如慈文、華策、鹿港文化等公司在引入國資后逐漸擺脫困境,成功躲避凜冬;但是也有部分公司在國資進入之後依舊前路茫茫——具體唐德影視,能否靠國資走出泥沼目前還是個問號。
唯一的好消息是,唐德影視終於從《巴清傳》的泥淖里脫身:今年4月,公司與天貓技術達成協議,由後者出資3.22億-3.52億,收購《巴清傳》並負責投入資金修改、銷售播出事宜。這個價格,雖然比《巴清傳》2019年時4.5億-4.8億的身價低,但也讓唐德暫時無需掏出幾千萬的修改資金。
顯然,成功與國資聯姻,對唐德影視非常重要。但是目前交易計劃還在籌劃意向階段,股份轉讓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阻礙。畢竟,吳宏亮持有唐德影視股份絕大部分都在質押狀態,交易能否繼續推進乃至最後簽訂正式股份轉讓協議,還待觀察。
Tags: 娛樂二號站